11月7日,新生态下新生代职业成长系统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以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主线,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新业态下通过产业文化育人促进新生代职业成长,面对新业态下企业和职业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以案例研究为主线,实行专家、学者与学员互动为研讨方式,寻求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方案。

顾明远教授做了《中国教育路在何方》的演讲,顾教授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支持职业教育,向学者和专家发出倡议: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培养“工匠型”人才的主要力量,促进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进程。会上,顾教授用和授渔学生面对面互动、以及三年来观察到学生成长变化的故事,向与会嘉宾介绍授渔计划公益项目。


活动结束后,顾明远教接受了中青网记者的专访,中国青年网、“青年之声”报道了顾教授《“授渔计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文章,新华网、网易、光明网、网易在线等多家媒体转载了报道,顾明远教授从广义和狭义的教育肯定了授渔计划的成果,表示授渔计划用公益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
下文为中国青年网报道内容: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朱梦琪)“基本上每个人的成长最终都要走向一份职业,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职业教育。”11月7日至9日,新生态下新生代职业成长系统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强调,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亟待转变,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增加政策和资金扶持,让职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1月7日-9日,新生态下新生代职业成长系统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在此次研讨会上,作为倡导“教、学、做合一”的公益职教平台,“授渔计划”致力于用公益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顾明远认为,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教育扶贫的角度,“授渔计划”都非常有意义。“希望通过‘授渔计划’,能够逐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没有哪一种教育该低人一等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使得信息和知识成为关键变量,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向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转型。顾明远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进入信息化时代,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没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应当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顾明远认为,应用型人才其实可以理解为职业型人才。“大学应当分类,一部分大学培养以科研为目标的高精尖科学技术人才,其他大学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中专院校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文革’后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伴随高等教育扩招,普通高中也得到扩张,职业教育开始滑坡,直到2005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才逐渐被重视。”在研讨会上,顾明远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他认为,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不够发达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合理。“教育可以分类,但绝不能分级,没有哪一种教育是低人一等的。”
用公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姐姐幼年夭折,母亲伤心成疾,父亲意外受伤,哥哥被迫辍学,接二连三的不幸让罗双梅一度陷入绝望。因为“授渔计划”,这个贫困家庭的命运正悄然改变……研讨会上,“授渔计划”受助学生罗双梅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众多专家学者。
“希望社会各界能和授渔计划一起,用公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进步。”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力着重推出聚焦职业教育领域的“授渔计划”公益项目。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基金、北京授渔计划公益促进中心秘书长高继辉在《用公益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表示,“授渔计划”始终致力于为贫困学子搭建一个全面成长成才的公益平台,开展基于职业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工作。
如何整合多方力量构建工学一体化的职业成长平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这不仅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也是改变职业教育现状的迫切需求。“授渔计划”无疑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基金、北京授渔计划公益促进中心秘书长高继辉在研讨会上介绍“授渔计划”。王满庭 摄
今年初,团中央“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共同发起“青年之声·授渔缘梦”精准扶贫一帮一助学行动,在两年内资助1000名孤儿、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并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扶贫范围和力度,帮助贫困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和学业发展,切实有效地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高继辉介绍,在中等职业教育两年在校期间,“授渔计划”在国家减免学费的政策基础上,为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每人再提供6000元助学金,继续用三年时间,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平台,资助学生通过“工学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完成成人大专教育。“在教学阶段,课程设置的总体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为目标。在实习阶段,则重在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以符合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帮助其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如今,通过公益联盟的影响,“授渔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参与,帮助贫困青少年完成职业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对于职业教育认识的转变离不开国家、学校、企业等各界力量的支持。顾明远指出,除了转变观念以外,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由于各种专业技术设备等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成本一般比普通教育要高,所以国家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此外,职业教育讲求产学一体、工学交替,顾明远在采访中表示,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的合作,“普通教育毕业后可以自由择业就业,但由于职业教育专业性较强,如果没有企业的支持,毕业后难寻出路,那么职业教育也很难维持。”
顾明远特别强调,相对而言,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中,贫困家庭的孩子较多,因此,他认为,加大对贫困学生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顾明远教授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王满庭 摄
“一次偶然机会,我在酒店里见到了一个‘授渔计划’的受助学生,三年前的贫困孩子,现在不仅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大专文凭,而且已经成为酒店的管理人员。”曾亲眼目睹“授渔计划”给一个孩子的人生带来巨大转变,顾明远为其扶贫力量而振奋,也为其教育成果而欣喜。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和根本性作用。“‘授渔计划’不仅通过教育帮助贫困学子脱贫,而且帮助他们成人,让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基于对“授渔计划”理念的认可,从2013年起,顾明远教授每年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明远教育基金向“授渔计划”捐款10万元,每年定向资助20名孤儿接受职业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源于这一初衷,自2013年实施以来,“授渔计划”已资助来自全国22个省份,19个民族的孤儿、留守儿童和贫困青年学生近5000名。“希望‘授渔计划’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授渔计划
授渔计划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新华网、中育集团、美年大健康共同发起。2015年9月中国青年网成为授渔计划公益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授渔计划发展。
授渔计划主要资助初中毕业的孤儿、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有计划地完成职业教育和成人大专教育,他们是家庭贫困或学习薄弱的双困学生。授渔计划致力于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有保障、有目标、可持续成长成才的公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