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敬老爱老风尚,2016年重阳佳节之际,授渔计划项目学校襄阳樊城职教中心授渔班的学生们自发来到襄阳市鱼梁洲泰康养老院看望老人。

(泰康养老院的老人们)
鱼梁洲泰康养老院住着80多名孤寡老人,授渔计划21名同学在班主任翟老师带领下于重阳节当天来到了养老院,看望这些老人们。

(授渔学子表演节目)
在养老院,同学们陪伴老人们聊天,并送上了《最炫民族风》、《小苹果》、《感恩的心》等表演,赢得老人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在表演舞蹈《小苹果》时,一位家属去敬老院为老人送衣服,老人看得正高兴,说了一句:我正在看我的小苹果。

恰好这天有一位老奶奶过生日,得知消息的授渔班同学们一起围着老人为她唱生日快乐歌。事后这位老人感动地说:“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兴、开心过。”
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拉着授渔学生刘双龙的手说:“孩子,希望你今后常来看看我。”授渔七班学生张俊丽推着一位老奶奶去吃饭的时候,刚开始老奶奶不肯吃饭,后来才知道老奶奶是舍不得张俊丽同学离开,希望俊丽能陪着她一起吃饭。

充实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老人与同学们都很不舍。这一天当中,有欢笑,有感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与感动,更多的是优良传统的传承。大家都很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学生家长也是非常支持,希望学校以后可以组织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这种方式对学生们的教育是最深刻的!
同学们看望、陪伴老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并且得到了襄阳市最大的公益网站孔明网关注。孔明网主编鸣龙对同学们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进行了宣传报道。不仅如此,他还联系一位爱心人士向樊城职教中心授渔班同学捐助2000册图书。
伴随着公益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责任感不断地得到提升。自9月19日起授渔七班的学生在组长石建云同学的带领下,每天坚持到食堂义务打扫卫生、擦拭桌椅。

(学生擦拭餐桌)
石建云同学提出组建爱心小组让班主任翟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原本翟老师计划过了“十一”后再组建公益小组。据统计一个月以来,有30名同学每天轮流在食堂义务工作。

爱心小组组长石建云同学说“我们得到了别人帮助,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觉得我们理应得到帮助,我们应该用我们行动,课外活动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馈社会,回报授渔计划给予的帮助。我们应该懂得感恩,觉得义务打扫食堂这是一个好办法,通过我们的行动引导更多同学讲卫生,不乱丢饭菜,养成节约习惯”。

一个月以来,陆续有同学加入爱心小组,组长石建云说,"刚开始只有5个人,现在每天有十几个人自发吃完饭后到食堂打扫卫生,食堂师傅、阿姨觉得我们学生越来越优秀。"
石建云家庭非常贫困,父亲过早离世,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只能与年迈奶奶相依为命。从小的经历使建云变得坚强,充满责任感。前几天因为脚疼的实在走不动路,穿不了鞋子才向班主任翟老师请了五天假。但才休息两天,建云就赶回了学校。问起原因才知道,原来他是放心不下爱心小组。其实,在建云不在这两天,大家一直在坚持,并且还有两名新同学的加入,爱心小组在不断壮大。
授人以渔,从“心”开始。同学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自强自立、敬老爱老、助人为乐、感恩利他等品质,是陪伴学生一生的美德。同学们从最初的受助者,到通过自身努力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体现了授渔计划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青春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