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群寒门学子和助他们圆梦的授渔计划。
四川省雷波县山棱岗乡竹尔村位于大凉山深处,层峦叠嶂,这里的耕地面积少,完全靠天吃饭,当地农民多以土豆、玉米为食,每年他们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四月份去打笋子卖的钱。

地门妹妹是个彝族女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中。家中本来就不宽裕,而母亲下地干活时又被山上滚落的大石头砸伤了腰,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五口的生计都靠父亲一个人,家中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地门妹妹还记得自己考上初中那天,父母亲因为凑不出学费而争吵。地门妹妹很难过,但她并不想放弃。为此,当时只有15岁的她每天不得不跟着大人起早贪黑去很远的山上打笋子。
打笋子要趁下雨,晚上下雨,早上笋子就长得多,那段时间地门妹妹早出晚归拼命干活。靠着自己的劳动,这个15岁的女孩攒出了1200块钱。家里卖了值钱的牲口,终于凑够了她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如愿上了初中,但是初中毕业时,18岁的她再次面临辍学的问题。

虽然年纪小,地门妹妹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如果不读书了,就永远都走不出大凉山。我不想跟其他人一样,那么小就嫁人。我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

下面讲的是湖北女孩罗双梅的故事:
双梅的母亲曾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但是双胞胎姐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母亲也因此得了精神分裂症。双梅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母爱,在她上学后又因为母亲的关系被同学取了“小疯子”的外号,这让她一直很自卑。
祸不单行,双梅读六年级时,父亲因建造房屋不慎跌落,虽经手术保住了性命,但是也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下家里彻底断了经济来源。迫于压力,双梅的哥哥初中未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虽然双梅勉强念完了初中,但继续读书已成为一种奢望。

幸运的是,双梅成为了授渔计划的资助对象,得到了去项目学校读酒店管理专业的机会。在校期间,为了改变家里揭不开锅的状况,她悄悄出去打工,甚至因为打工太多影响到了学业,一度处于辍学的边缘。好在授渔计划的老师们了解情况后向她的父母资助了一笔生活费,家里生活得到了改善,双梅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捐款只能救一时之急,而学到谋生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告别贫穷。授渔计划已经资助了来自22个省份、19个民族的350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为给适龄孤儿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搭建一个有保障、可持续全面成长成才的公益平台,2013年6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新华网、北京师范大学、中育集团、美年大健康共同发起和实施"授渔计划"公益项目;2015年中国青年网、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成为授渔计划公益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授渔计划公益项目。
愿更多的地门妹妹和罗双梅们走出闭塞与贫穷,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CCTV慈善之夜”晚会预告:
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晚会将在5月24日(明天)晚上20点05分在十二套社会与法频道、22点30分在一套综合频道相继播出,慈善盛典 温暖收官,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