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授渔资讯 >
大凉山孩子的第一次接触

 

 “授渔计划”老师和学生一对一面谈.jpg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在大凉山,长在大凉山,至今还过着家里不通电只能上山采松油照明的生活。如果没有外界力量的帮助,他们可能穷其一生之力也无法走出大凉山,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凉山州位于川滇交界处,总人口470万,彝族占半数以上,境内6万余平方公里几乎都是山地,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恶劣,州辖17个县市中有1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大多数彝族聚居的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当地大多数人只掌握着最简单、原始的农业技能,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教育匮乏,导致贫困问题代际转移。

107日,四川档案学校的248名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雅安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提前一天收假回到学校报到,参加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和学校共同组织的青年之声-授渔缘梦四川大凉山学生见面会。会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的负责人对到场学生进行了详细的项目介绍,并和志愿者、班主任老师一道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在国庆假期即将结束时,为大凉山的贫困学生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梦想。

见面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宏感谢青年之声、授渔计划、缘梦基金对凉山彝区“9+3”贫困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同学们观看了“授渔计划”相关视频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秘书长高继辉为大家介绍“授渔计划”相关内容;中育教育集团成都课程部主任安杰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改变自身命运;电子科技大学群团协会主席胡元香指出好的学习环境会促使人不断进步,“授渔计划”给予同学们的帮助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授渔计划”事业部主任陈肖宇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授渔计划”相关要求等内容。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会后“授渔计划”的负责人和志愿者、班主任老师一道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在国庆假期即将结束时,为大凉山的贫困学生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梦想。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见面会,更进一步了解了“授渔计划”的实施细则、相关要求,也更清楚自己以后想走的路。来自文秘专业的凉山彝区“9+3”学生徐文芝表示,中专学习毕业后年纪尚小,知识和经验都不足,担心自己不能 胜任工作中的条件和要求,参加“授渔计划”不仅可以多学习两年,增加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而且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将实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有很大好处。徐文芝家长表示,家里经济负担重,家里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懂得的道理也不多,但是孩子能在毕业时找到一份稳定正规的工作,获得北师大的大专文凭,还可以减轻那么多经济负担,这对于身处凉山地区的农民家庭来说是极大的好事。徐宏校长表示,“授渔计划”通过5年制“学历+技能”的培养模式,帮助家庭贫困的学子完成学业,收获学历与能力,开启了他们的人生新旅程,对学校、对家庭、对学生都是一件有利的事。

每一次爱心力量的汇集,都是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收获更好的成长机会。愿共你我之力,点亮希望之光!

 

 

 

 

 

 

 

2015.10.08